- 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检测原理是什么?2021-02-25
- @电单侠和维修店,别随便拆解废铅蓄电池!海口14家单位可收集→2021-02-25
- 情系北方!车辆免费搭电,骆驼蓄电池下单立减160元2021-02-25
- 美国有丰富的含锂区域,有望打破在锂电池上对中国的依赖?2021-02-25
返回当前位置: 首页> 轴承配件 > 你愿意背着1000公里续航电池满街跑吗?
发表时间:2021-01-24
最近,“1000公里续航”猛然成了新能源汽车圈的热门话题。先是蔚来汽车在1月9日的“2020蔚来DAY”上,抛出了基于固态电池技术的150度电池包——配备这种电池的蔚来ET7(参数丨图片)可以达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。然后,1月13日,由上汽集团、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牵头打造的智己汽车,也宣称其新车将配备宁德时代的“掺硅补锂”技术电池,能量密度高达300Wh/kg,在选装115度电池时的仅次于续
最近,“1000公里续航”猛然成了新能源汽车圈的热门话题。
先是蔚来汽车在1月9日的“2020蔚来DAY”上,抛出了基于固态电池技术的150度电池包——配备这种电池的蔚来ET7(参数丨图片)可以达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。
然后,1月13日,由上汽集团、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牵头打造的智己汽车,也宣称其新车将配备宁德时代的“掺硅补锂”技术电池,能量密度高达300Wh/kg,在选装115度电池时的仅次于续航里程多达1000公里。
紧接着,在1月15日,广汽埃安也官宣了一张“全新动力电池科技”的海报——在“8分钟可充满80%”的石墨烯恩超级慢充电池之外,更有NEDC续航1000公里的硅负极电池。发布当日,广汽埃安股票大上涨。
1000公里续航的电动车看起来实在太美了:就算在续航最差的冬天打6折,也能达到600公里续航。夏天更不用说了,跑得较少的用户甚至可以一个月差使一次电。可以说,有了1000公里续航,从此和续航焦虑说道再见。
但是——
不是说道电池技术是当前制约电动车发展的关键吗?什么时候电池技术进步得这么快了?难道电池技术发展进入了大跃进时代?
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率先对这一疑问进行了回答。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不会年度论坛上直言:“大家知道近期有很多的发布会,都谈到电池的创新,但商业运作无法过度,过度就变成炒作了。如果某一位说,它(的电动车)既能跑1000公里、又能几分钟充完电,而且还特别地安全、成本还非常低——大家不必相信,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。”
作为普通人,自然更愿意坚信院士的回答。
如果仅仅是构建1000公里续航,坚信所有的车企都能做。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变换——用更大更沈重的电池包搭载在汽车上。
但是这样一来,对于车企来说,增加了造车成本(主要是电池成本),提高了造车难度(整车重量大幅增加带来操控调教)。对用户来说,续航情绪是减低了甚至消除了,但是出行成本增加了(车身重量减少带来的电耗增加),行驶质感也不会变差(操控上升)。
就像古代行军打仗,每名士兵装载30斤干粮。有士兵情绪了:“将军,我吃不饱啊!”将军说道,“我容许你带上60斤干粮。”士兵更焦虑了:“将军,我背不动啊!”
因此,我们理想中的电动车续航是这样的:续航能超过1000公里,但是不能以牺牲车辆能耗、操控为代价。
再回头来看看蔚来、智己、广汽提出来的具体方案。蔚来是要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回头下去,广汽Aion则是回头石墨烯路线,而智己则更多的依赖于CATL宁德时代的掺入硅补锂方案。
从技术路线上来看,三者明确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完全有所不同的路线。
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失望现状:电池技术目前并没构成一个近超强同僚的优势方案,大家都还在摸索之中。即使某种技术证明了自己确实具有强劲优势,也需要在走进实验室之后展开商业化落地,从实验室南北量产远远没有那么快。
起码就目前来看,理想的“廉价”的能量密度电池距离我们还比较遥远。
在汽车行业内部,也存在不同的声音。
“如果主流的车型都是1000公里续航,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浪费。”1月19日,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威马W6下线仪式上,公开发表向“1000 公里续航”发出了质疑。“有多少人需要1000公里的续航?有多少用户愿意背著续航1000公里的电池满街跑?在续航之外,我们更应当思维如何减少百公里电耗。”
“如果电动车在追逐高续航里程这条道路上一直回头下去的话,我认为这是恶性循环。”1月20日,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在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2021年的新年交流会上如此回应。冯思翰认为,1000公里续航里程是有可能实现的,但完备电池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并做到平衡发展,才是电动车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行业龙头特斯拉尽管对1000公里续航没发表意见,但可以认同的是,在这场1000公里续航竞赛中,特斯拉不会跟风。特斯拉目前的战略已经非常明显,通过降价普惠的措施来尽快占领市场。使用成本更高的方式来和燃油车PK,马斯克会答允。
写出在最后
让我们再来反思一下:有人关心燃油车的油箱多大吗?油箱容积不会沦为影响你购买燃油车的因素吗?现在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些。但在1910年的美国,当福特T型车刚刚经常出现在市场旋即的时候,确实有人关心这个问题。
而电动车的里程情绪,也必然会随着电池技术的提升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备逐渐消失。